• 当前位置:首页
  • 邱爱军

邱爱军:中国城镇化进程、挑战及建议

来源:城市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2-11-11 点击次数:1382

搜狐财经讯 4月16-18日,“2010中经求是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本届论坛以“创新与转型”为主题,国家领导、部委官员、产业经济专家、地方政府汇聚一堂热烈探讨了中国后危机时代的绿色经济发展,以下是搜狐财经的独家报道:

       中国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邱爱军博士:前面秦虹老师谈到城镇化一定要大中小城市统筹发展,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国和其他国家不同的路径,从我们研究来看,它是分为这样四个方面,从自然增长阶段到快速增长阶段,我们可以在第四种的年增长率差异,体现出目前这这种增长速度的不同。

  刚才秦虹老师也用到了中国城镇化水平与世界城镇化水平的比较,个人解读不同,如果说我们来比较中国城镇化水平和世界城镇化水平的时候,我们说还不够世界平均水平,这个绿色代表中国,是在逐步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这张图,前面的秦虹老师也在这里用了,这张图说明四个阶段的特征,在64年有一个下降,再一次的调整,然后在96年开始的时候,非常快速的上升,在我们谈到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的时候,我们必然看这样四类城市,大中小城市他们对于中国城镇化的贡献是什么?

  我们来看它的所占的比例,各类城市人口,占城镇主人口的比例,在最后第三点城市的作用最大的占到57.6%,刚才胡司长也谈了城镇化来讲,县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我们小城镇包括县城所在的镇,当胡司长县经济是一个重要的引擎的时候,我们和这个是一致的,另外小城镇的镇区,现在接近2万个小城镇,你们说的小城镇是什么?有多少人口,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们小城镇有两万的人口的小城镇,也有一百万人口的小城镇,所以在中国小城镇不是能够用人口的多少来衡量了,因为它代表着行政的级别,我们后面也会谈到这一点,小城镇是城镇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这是一个图来说明他所占的一个比例。

  城镇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最迫切的,我们经历了08、09年贸易顺差减少的情况下。出现了贸易逆差,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从以往的改革开放以来的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专项内需拉动的增长方式,内需的拉动必然是由消费,谁来消费?我们在这里讨论一个问题,刚才秦虹也谈到,农民工他们的消费是什么情况?他们是不是可以定居下来,他们到哪里定居,我们以前研究表明他们在文字当中可以看到,恩格尔系数的差异,以及农民工不能够在城市定居下来,所以它的消费的意志,如果这样一种意志释放出来以后,它的需求是可想而知的。

  第二部分,城镇化面临的挑战,前面我进来的时候听到顾海兵老师发挥的一些思想,那我们想确实是存在这种统计,城镇化率究竟怎么计算的,由于普查,由于调整的时候,它的数据和以往的不一样,我们有这样三种方法,如果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的时候,统计出来的城镇化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正确的解读理解城镇化率。

  这是周老师做的修正的研究,那可以看到,如果按照五普前公布数据增长的数据没有那么快,统计局的非常快,周老师调整以后,小了一些,不同的学者调整与否有一些差异,具体的研究方法不在这里讨论。

  空间的城镇化存在一定程度的被调整,城镇化很多要建成区的人口占各地区的比例,我们看到同样一个方面,就是要看建成区的面积和整个面积的比例,从81年到2008年建成区的面积增长了4.88倍,这么大的面积,是不是真正的密集的,他的人口集聚能力很强,这些都有一定的疑问,我们说这样一种城镇化被调整,我们可以看到,在1986年全实现了整县设市和市带县的体制。这种调整之后,在统计上,重新统计以后,必然就有了一定的差异,这是陆大道研究人员的成果。

  在我前面讲说,这样的建成区面积也好,工业用地面积也好,来看的时候,究竟他的集约用地的程度有多高,前面黄小虎研究院介绍了,在控制18亿亩耕地线的时候,要节约用地,这里有一个对比,这是98年的数据,人均占地面积是比较大的,为什么有很多人在反对小型镇,我们研究小城镇的研究为已任的,我们不是所有的小城镇都给同样的政策发展,后面会介绍到观点。

  在实际上这个发展过程当中,秦虹老师前面讲服务业相对滞后,我们有同样的结论,即使是在珠三角、长三角这样的地区,仍然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服务业的比重过低,对于经济和人口集聚的能力又要很多,另外一点,我们要注意,在十一五期间,外出农民工的增量每年减少100万以上,这样一个数量的变化,对我们十二五期间怎么样发展产生了一个很大的影响,这是一个数据,可以明显的看出,在01、02年增量是非常大的,在08年的时候很小的,就是说一种声音在说,农民工的数量已经没有了,你在放开制度的时候,他也不会有那么多流动了,我们先要看流动的农民工有什么结构?他们集中在20到30的年龄段,他们会不会到大城市来打工,以什么水平上他们才会留下来,这个确实是我们现在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面临着城镇化的这样一个难题,就是怎么样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们的研究发现,在2008年我们有1.4亿外出农民工,但是举家的农民工不到3000万,这些农民工它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就直接影响到是否能够扩大内需,底下谈到了2.5亿的集体建设用地的问题,我不再说了。

  第三行政级别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镇的发展,我想最明显的就是小城镇的发展,小城镇它的人口可以从2万到几十万,甚至一百万。当然可能一百万的时候就被肢解了,就是行政级别的制约,登记化的级别使得小城镇没有能力负担这些消费。

  最后谈几点建议,在研究当中发现,在讨论城镇化的时候,和新农村建设并行推进,在研究北京的时候,前面秦虹老师谈到,北京城市化里面超过80%,实际上去年的数据84.9%,在这么一个高城镇化下,如果把北京按它的功能去划分,他的小城镇比的话,你就发现它的城镇化的水平差异很大的,人口的密度和经济的密度差异非常大,我们可以看到右侧的这个表格数据,小城镇我们有42个镇的数据35.9%,那第二个,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是要在规划当中,不仅建镇,更重要的是集聚人口和集聚产业的地方怎么办?可能更好的考虑怎么建设新农村,用什么方式,在那样的地方做一些什么?

  空间城镇化要强调集约用地,这里看到的数据,就是我们谈在18亿亩,确保18亿亩政策目标下,怎么在现有的集体建设用地和建设用地上,怎么更集约用好这些土地,保护好耕地,保护好农民的利益。

  切实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镇民化,往往我们统计的时候,他们已经属于城镇化人口了,他们是不是享受到和城镇人口同样的公共服务,这才是一个问题,给予了这些人同样的生活权利,他们才能真正成为新市民,新镇民。

  最后一点,我们要科学规划建制镇,有步骤地推进城镇化,这是2008年建制镇的分镇人口,绝大部分的镇的规模都很小,但是可以看到,08年没有一百万的人口了,但是它的人口的差异很大的,但是这样的规模来说一定要分类进行不同的政策的引导进行规划,才能够真正推进城镇化,因为我们在讨论这个的时候讨论规模经济,在什么规模经济上才能够促进一城镇的发展,而且使城镇对于周边的农村地区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就是镇区人口必须达到三万以上,这样一个结论,可能在不同的地方不一样的,这个只是一个阶段的研究,关于这个究竟是多大的规模才合适,可能有不同的见解,那这是当时在03年的研究。那在这样一个条件下,我们想,在中央提出,在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加快小城镇的发展,我们正确理解这样一个表述,我想应该是对那些有产业集聚能力和人口集聚能力的镇给他们特殊的政策,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让他们可以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那些愿意返回建制镇的农民工,从农村进入建制镇的农民提供一个场所。谢谢大家。

       (来源:搜狐财经)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办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15343号-3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