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出版物

城镇化是一次全面深刻的社会变革

来源:城市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9-06-19 点击次数:38131

总  序

中央政府又一次把城镇化作为拉动内需和带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使得城镇化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巧合的是,两次提出城镇化问题都和国际金融危机有关,上一次是亚洲金融危机,而这一次是全球金融危机。作为长期从事城镇化政策研究的团队,我们的研究积累对于中国的城镇化问题应该有着清醒的认识,但是对于社会,对于各级政府、企业家、学者和媒体人来说,如何去理解城镇化问题,就涉及将来可能出台什么样的政策,以及相关政策如何落实。因此,我们决定把多年的研究成果公诸于世,以“城镇化与社会变革”系列丛书的形式出版。丛书之所以以改革为主题,就是要清楚地表明,未来推进城镇化最大的难点在于制度障碍,只有通过改革,才能破除传统体制对城乡和城镇间要素流动的约束和限制,城镇化带动内需增长的潜力才能得到真正释放。

丛书出版之际,出版社邀请我作序,一方面希望从宏观的角度来评价十八大以来的城镇化政策要点,另一方面希望对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从事城镇化政策研究的历程做一个简要的回顾。毕竟我全程参与了中心的组建和发展,也基本上经历了从城镇化政策研究到一系列政策文件出台的过程。其实,我内心的想法,无论目前把城镇化政策提到怎样的高度,毕竟与可操作的政策出台以及贯彻落实都还有很长的距离。我能更多地体会到,这项研究,凝聚着许多长期从事农村政策研究和城镇化研究的领导和专家的心血,也汇集了一些地方基层政府的长期实践。我们只是作为一个团队集中了所有的智慧,利用我们的平台优势把这些成果和资料积累下来。

1992年,我在国家体改委农村司工作,有一次参加国土经济学会在新华社举办的关于小城镇问题的研讨会,原中央农研室的老领导杜润生先生发言,提到小城镇对于农村乡镇企业发展和农村资源整合的重要意义,回来后感受颇深。在年底农村司提出1993年度研究课题重点时,把小城镇和城镇化问题作为六个重点研究课题的选题之一,报告给了时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马凯同志。我记得其他选题还有农村税费改革、城乡商品流通和土地问题等等。马凯副主任只是在小城镇这个课题上画了一个圈,要求我们重点进行研究。这一个圈就决定了我后半生的命运,至今已经20年了。当时马凯同志分管农村司工作,他之所以要求我们从事小城镇和城镇化问题的研究,他的基本论断是“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

在后来的城镇化研究中,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当时中央提出“小城镇,大战略”?特别是一些经济和规划工作者,他们认为城镇化政策重点不应该是积极发展小城镇,而应该是发展大城市,可是谁也不去追问。当时城镇化的提法还是禁忌,户籍问题更是没人敢提。几千年来确保农产品供给问题似乎成为一种现实的担忧;已经形成的城乡福利上的二元差距,更是各级城市政府不愿意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借口。只有在小城镇,因为福利差距没有那么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没有那么好,与农村有着天然的接壤和联系,而且许多乡镇企业又直接办在小城镇,在这里实现有关城镇化的一系列体制上的突破,应该引起的社会波动比较小。1993~1995年,在马凯同志的直接领导下,我们开始了小城镇和城镇化的研究。马凯同志亲自带队到各部委征求意见,1995年4月,协调国务院十一个有关部、委、局制定并印发了《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指导意见》,这是第一个从全方位改革政策入手,以小城镇作为突破口,全面实行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性意见。其中涉及的内容包括户籍管理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小城镇的行政管理体制、地方财税管理体制、机构改革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改革、统计制度等多方面。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国家体改委和国务院特区办合并为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原来的16个司局缩编成6个司局,涉及大量的司局级干部重组和自寻出路。为了坚持小城镇和城镇化的政策研究,把试点工作持续下去,在各方面的支持下,我放弃了留在机关内工作的机会。1998年6月,经中编委批准,以原国家体改委农村司为主体成立了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从此我开始了漫长而又寂寞的城镇化政策研究之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受挫,很多专家提出扩大内需的思路,城镇化和小城镇终于第一次走上了政府宏观政策的台面。1998年十五届三中全会开始提出“小城镇,大战略”。1999年,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的马凯同志和中农办主任段应碧同志,把起草向中央政治局常委汇报的“小城镇发展和城镇化问题”的任务交给了国务院体改办。之后,我们又在国务院体改办副主任邵秉仁同志的领导下,直接参与起草了200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这个文件下达之后,户籍管理制度原则上在全国县级市以下的城镇基本放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只要在城里有了住所和稳定的就业条件,就可以办理落户手续,而其在农村的承包地和宅基地仍可保留。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后,我国把进城务工的农民第一次统计为城镇人口,我国的城镇化率一下子从原来的29%提高到36%。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写进了有关城镇化的内容,其中把“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写到一起,这充分说明了城镇化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值得特别提出的是,我们的城镇化研究也从小城镇开始深入到进城的农民工,中心全体研究人员就农民工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2002年,根据马凯副秘书长和段应碧主任的安排,由中心组织人员起草了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1号文件《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

2003年,中心被并入了国家发改委,城镇化的研究工作转向了深入积累阶段。原来曾经全方位开展的改革试点工作虽然还在进行,但是实质性内容越来越少。在这一阶段反思城镇化,站在农村的角度去推进城市的各项相关改革,看来是越来越难了。中国的体制,城市实际上是行政管理等级的一个层面,而不是西方国家那种独立自治的城市。中国城市管理农村的体制,使得从农村的角度提出任何问题都是带有补贴和扶助的性质。而实际上,由于利益格局的确立,城市仍然没有摆脱依赖于从农村剥夺资源,来维持城市公共福利的积累和企业成本降低的局面。原来简单明了的城乡二元结构,已经被行政区的公共福利利益格局多元化了,因此要改革的内容已经远远超出了20世纪90年代凸显的城乡二元结构的范畴。原来长期研究农村改革、试图解决农村问题,现在成为城镇化出发点的思路,肯定也要相应地转型,使我们的研究团队站在城市的决策角度考虑问题。2009年,我们开始把中心研究的重点彻底地转向城市,单位的名称也同时作出了调整,改为“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这种转型的最大效果就是可以更多地偏重于决策者的思维,了解决策阶层所更关注的城市角度,有利于提出更好的政策咨询建议。

中心成立15年来,我和同事们到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数千个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城镇调研,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并为一批城镇特别制定了发展规划。

我们所理解的城镇化政策是改革,这也是我们长期和社会上的一些学者,甚至包括政府决策系统的部分研究人员在观点上的一些重要分歧。因为城镇化要解决的是几亿进城农民的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关系到利益结构的调整,所以必须通过改革来解决有关制度层面的问题。仅靠投资是无法带动城镇化的,否则只会固化当地居民和外来人口的福利格局。只有在改革的基础上,打破户籍、土地和行政管理体制上的障碍,提高城镇化质量,改善外来人口的公共服务,提升投资效率才能变为可能。

幸运的是,从2012年起,中央领导同志对于城镇化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同志的支持下,我们终于把多年的研究积累作为基础性咨询,提供给政策研究和制定的部门。虽然关于城镇化所涉及的改革政策的全面铺开还需要时日,还需要观点上进一步的统一,但无论怎样,问题提到了台面,总会有解决的办法,任何事情都不能一蹴而就,但毕竟有一个非常好的开始。

同事们提议,是不是可以把这些年我们团队有关城镇化的研究成果出版成书?我同意了。2013年是全国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一个好时候,全社会都在关注城镇化进程。此举可以把我们的观点奉献给社会,以求有一个更充分的讨论环境,寻求共识,推进城镇化改革政策的持续出台。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

2013年3月

 

 

第一篇  城镇化战略与思路... 1

我所认识的城镇化.. 2

城镇化和中国的国情... 6

推进城镇化的改革应尊重规律... 9

正确处理城镇化过程中的几个关系... 17

城镇化问题是一次全面深刻的社会变革... 19

中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城镇化实现路径... 25

城镇化改革真的有那么难吗.. 33

消除体制障碍,用改革的思路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 41

我国城镇化问题... 48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 58

发展小城镇,推进城镇化进程... 69

城镇化政策面临的挑战.. 77

中国城镇化的政策难点与改革方向... 79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改革政策研究


第二篇 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土地问题... 91

加快集体建设用地改革,促进城乡经济要素的双向流动.. 92

如何认识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制度变革... 95

我所认识的“城中村”.. 99

关于《弱者的产权是如何形成的》之我见.. 104

城镇化——拆解土地财政困局... 106

从土地整理到“拆院并院”,以城促乡的新探索... 109

我国农村建设用地改革的几个问题... 114

“城乡统筹”下的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 116

耕地保护的治本之策在于制度创新... 128

搞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发展小规模服务业,促进人口集中.. 133

破解城镇化征地矛盾平衡农民与市民利益.. 138

城镇化面临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难题... 142

稳步推进城镇化,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143

对重庆“地票”交易的一点体会


第三篇  农民工市民化... 148

城镇化——户籍改革面对的挑战.. 149

城镇化,“农民进城”背后的利益再分配.. 152

从广州农民工的管理看城镇化进程中的公共服务... 158

解决农民工融入,关键要下决心进行改革.. 164

浙江农民工市民化问题调研报告.. 166

广东农民工市民化问题调研报告 


第四篇  思考、试点与经验... 175

关于城市发展和城镇化问题.. 176

从国内外发展历史看经济增长规律... 183

推进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系列讲话.. 185

在第二届中国小城镇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讲话... 193

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试点小城镇,要敢于放权让利... 199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特大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02

关于发展城市群中的小城镇问题.. 213

国际比较下中国城市发展的特殊性... 215

小城镇——低成本的城镇化道路.. 220

中欧城镇化合作图景... 222

举办中国城市发展论坛,搭建多方交流对话的长期平台.. 226

微博可成为城市公共服务平台


  ... 23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23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 236

国家体改委等十一个部门关于印发《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 240

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指导意见... 241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办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15343号-3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