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心动态

城市中心规划院2019年度业务经验交流会成功举办

来源:城市中国网 发布时间:2020-04-13 点击次数:4364

2020年4月7-8日中国城市中心规划院举行了2019年度业务经验交流会,会议在线下和线上同步进行。线下活动在中心的学术报告厅举行,由发言者和点评者参加,中心副主任邱爱军、王劲松和沈迟莅临指导并全程参与。会议由规划院胡天新副总规划师主持,闵希莹院长做了总结发言。线上共有78位中心员工参加了直播互动。共11位发言人在会上正式发言(见表)。会议内容涉及政策探讨、方法应用和经验梳理等方面。

1.政策探讨

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我国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机制研究》结合国内外经验,分析了两规在规划期限、内容、程序等衔接问题。该研究提议:加强两规2035年内容衔接,建立五年期同步评估编制机制;各突出战略统领与聚焦空间,分遵循类、落实类、落地类三方面内容衔接,衔接工作中突出目标、发展方向、总体布局、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项目等重点内容;加强规划编制管理程序衔接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对此,与会者讨论认为,目前两规有面面俱到、相互替代之势,为求衔接需明确二者各自的改革方向,特别是发展规划需要向体系化方向发展;另外,空间规划已趋于依靠自然条件和空间开发趋势判断来演绎开发逻辑,如继续剔除发展内容而求与发展规划互补,令人担心能否仍保有合理的逻辑结构。

发展规划的体制机制。世界上只部分国家有五年规划,韩国的五年规划由总量规划、部门规划、投资规划组成,从第一次经济开发五年规划(1962 - 1966)到第七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1992 - 1996),其间规划职能随着时间而变,由指令性规划转变成引导性规划,但之后消失。《半岛漫谈》认为全球化趋势、政权交替下执政理念转变、国际金融组织对经济体系的影响等都是重要因素。但韩国发展规划形式上的消失,并不等于规划没有作用,五年规划依然是一种有效的国家治理手段,只是结合时代发展进行适宜的形式变化。

保护与发展的空间统筹。《汪清县空间规划的若干感想》试图为解决发展和保护的空间统筹问题进行探索。该规划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在生态保护方面充分满足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保护要求,在发展方面关注区域基础设施的联通和原住居民生计等问题。《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生态保护管控一刀切导致的民生问题》在此基础上为揭示保护地强制性保护与汪清原住民民生需求矛盾,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问卷调查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原住居民对于财产、替代生计、住房条件、人际关系、子女受教育条件五方面的顾虑会影响到生态移民决策,并得出五因素在居民决策中的重要性排序,据此提出对生态移民补偿建议。与会者高度评价汪清规划具有“包容性规划”理念。

区域协同。《新时期关于县级行政单元区域协同治理的再思考》以四川省阆中、苍溪、南部三县市协同发展为例,探讨县级行政单元如何通过构建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助力一体化。这种三个相同体量、等级县市的一体化发展,具有理论与实践探索价值。

2.方法应用

国土空间规划方法。《双评价:规范要求和创新空间》回顾了双评价技术思路的变化历程,介绍了自然资源部印发的《双评价指南》对本底评价和综合分析部分的规范要求,探讨了在生态保护重要性、农业生产适宜性、城镇建设适宜性等方面给市县评价留出的创新空间。最后,针对《指南》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技术方法》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不同理解,提出完善双评价技术方法的进一步设想。针对双评价,与会者认为,如何用好双评价并不容易,评定标准的合理性易被质疑,可为黑箱操作留下伏笔。

经济社会影响评价。《普速铁路开通对一地经济社会影响》分享了普速铁路对地方经济社会影响的分析方法,他提出了理论框架之后,以格库格敦铁路为典型案例分析对海西州影响。宏观层面从交通运输、对外开放、地缘政治、经济腹地、国土开发等方面进行分析;微观层面从运输的货物分析,推导出对地方产业经济和城镇建设发展等方面产生的促进效应。

轨道交通的综合应用。《轨道上的都市圈》认为,周边城镇可依据与中心城市距离,选定适宜的路由、平均旅速、站间距,建设适当等级的轨道线连接中心城市。市域(郊)铁路可选有造价优势的国铁制式或有运量优势的地铁制式,运营方式介于国铁与地铁之间,可采取多交路套跑、大站快车等措施加强对客流集中区段、站点的服务水平。国铁制式的通勤线路,应采用符合通勤规律的票制票价,考虑与地铁制式线路换乘衔接,合理设计换乘车站和换乘流线,推进安检互认。

3.经验梳理

发展规划中空间布局研究。《十四五北海优化空间布局及完善空间治理体系研究》指出北海面临区域协同发展不足、城镇品质不高、空间利用不集约、城市文化特色和空间管控缺失等问题,提出了北海与区域融合、三生空间融合、城乡空间融合发展,区域层面强调融入,深度融入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市域层面强调治理,完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城区层面强调品质,大力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小城镇层面强调特色,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力;乡村层面强调激活,激发乡村国土空间资源活力。

贫困地区流域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下青海沿黄区域可持续发展路径》对比了黄河与长江的水文条件及流域经济社会特征,研究了国内外流域经济带的规划侧重点,剖析了青海省沿黄区域发展的特征和现实困境,提出青海沿黄流域应以黄河生态保护和治理为核心,以贫困高发易发、民生保障弱、文化旅游资源利用不足等关键问题为导向确定规划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建设内容。

特色小镇规划。景德镇的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已是国家战略,创新创业、创客云集的“陶大小镇”是其中重点项目。《以创新空间引导特色小镇规划》从国家的高度、城市的深度和人本的视角对陶大小镇的使命与价值进行了解读,提出陶大小镇打造创新创业平台的规划应对,如:营造多样功能空间,关注创新人群诉求;促进大学与城市融合,激活创新枢纽功能;构建陶瓷创新生态圈,强化创新网络链接三方面。

会后通过投票,张晓明、杜澍、张雪原三位发言人获得了此次经验交流会优秀奖。此次会议别开生面,线下和线上同步进行,会议向提供技术支持的李春平、倪砼、沈雪、郗望等同志致以谢意。

(胡天新等)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办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15343号-3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