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研究

徐勤贤 鲍家伟:从两“新”高度认识乡村振兴促进法

来源:城市中国网 发布时间:2021-05-06 点击次数:20527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等。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乡村振兴促进法,并将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出台,把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包括乡村振兴的任务、目标、要求和原则等,转化为法律规范;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促进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新型城乡关系方面的政策,通过立法确定下来。

《乡村振兴促进法》不仅体现了新发展阶段的特征,而且践行了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循序渐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特点。二是结合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将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政策法定化,充分发挥立法在乡村振兴中的保障和推动作用,充分体现了依法治国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一、体现了新发展阶段的特征

进入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呈现出三个变化:一是由顶层设计到全面落实具体政策举措;二是由示范探索到全面推开;三是由抓重点工作到五大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严格保护耕地、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改善乡村生态和人居环境、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和思想道德建设水平、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健全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在法律层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以加快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描绘的“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目标。

《乡村振兴促进法》紧紧抓住新发展阶段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难点、堵点、弱项、短板。比如,第十五条针对农业技术卡脖子的问题,规定“鼓励种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优良品种推广,建立并实施种业国家安全审查机制,促进种业高质量发展”;又如,第十四条,针对耕地保护,规定“国家建立农用地分类管理制度,严格保护耕地”;再如,第二十四条针对乡村振兴人才不足的问题,提出“国家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促进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等;还有,第五十一条明确“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严禁违背农民意愿、违反法定程序撤并村庄”,将对维护农民根本利益起到强有力的保障作用。

二、践行了新发展理念的要求

《乡村振兴促进法》第四条即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以创新促进乡村振兴。创新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在产业发展方面提出“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培育创新主体”等;在文化繁荣方面要求“积极推进智慧广电乡村建设”;第十六条提出“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研发,推进生物种业、智慧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绿色农业投入品等领域创新,推动农业农村创新驱动发展”;第二十八条提出“支持和引导各类人才通过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

以协调推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促进法》将“城乡融合”专设一章,恰恰体现了“协调”的新发展理念,通过重塑城乡关系,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比如,第六条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又如,第五十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整体筹划城镇和乡村发展”。

以绿色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五章“生态保护”体现了绿色的新发展理念,第三十四条规定了“加强乡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绿化美化乡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第三十五条提出“优先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第五十五条提出“社会资本到乡村发展与农民利益联结型项目,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不得破坏乡村生态环境”;第六十条提出“构建以高质量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新型农业补贴政策”。

以开放拉动乡村振兴。开放不仅体现在对外开放上,而且也体现在打破城乡要素流动的障碍上。第十三条明确“推动农业对外开放,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第十九条提出“鼓励企业获得国际通行的农产品认证”;第六条强调“推动城乡要素有序流动、平等交换。”

以共享引领乡村振兴。通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补足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赶上全国现代化步伐,促进共同富裕。第二十一条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就当建立健全有利于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鼓励支持农民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加收,让农民共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第五十五条提出“国家鼓励社会资本到乡村发展与农民利益联结型项目,鼓励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

 

( 政策研究部  供稿

(作者: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 )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办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15343号-3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