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智慧城市大家谈

智慧城市大家谈 | 第六期:当台风来临

来源:SCDA智慧城市发展联盟 发布时间:2020-05-13 点击次数:1299

编者按:

近日,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形成了严重自然灾害并给受灾地区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台风“利奇马”因其破坏程度强、风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也被人们称为“烈马”。台风袭来前后,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智能城市的发展与人工智能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专访人简介:

刘超,软通智慧副总裁、战略合作中心总经理。同时兼任国家发改委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常务理事、中国智慧城市和大数据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新京报智慧城市研究院专家委员。  

在智慧城市领域有着丰富的业务咨询、项目管理经历,是智慧城市、大数据和特色小镇领域专家,参与和主导了沈阳、宁波、抚顺、福州、荆门、眉山、禹州、贵安新区等地智慧城市咨询、规划和信息系统项目建设工作。参与工业和信息化部《智慧城市重点领域建设需求指南》、《中国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编制。参与《中国城市发展评论》、 《中国新城新区发展报告》、 《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发展报告》、《绿色城市》等书籍的编制工作。

访谈内容:

欢迎大家来到本期的《智慧城市大家谈》。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人工智能,台风过境”。本期访谈我们邀请到了中国智慧城市与大数据规划研究院刘超,刘总给我们阐述他对于自然灾害与人工智能的思考。

人工智能与台风——感知、救援、预防

主持人:刘总你好,台风“利其马”的登陆,确实是巨大的灾害,但是在台风登陆之前,人们就已经提前得知了台风的到来,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受灾地区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请问预测台风的依靠的是什么技术?

刘超:《地球与行星科学的进展》杂志曾发表过一篇文章:日本海洋研究机构和九州大学的研究小组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从全球云系统分辨率模型(NICAM)气候实验数据中获得大量数据,从而成功开发出了“高精度识别热带低气压征兆云”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提前一周预测出台风的路径和强度,并预测暴雨的发生。

众所周知,大气的非线性变化极强,所以要做到精准预测是一件非常难的工作。该小组首先利用深度学习获得更高的识别精度,将全球云系统分辨率模型20年积累的气候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再造,最终得出了可以提前一周预测台风的集合识别器。

主持人:对于台风,人工智能除了能够预测,还可以做什么?

刘超:人工智能不仅可以预测台风,针对灾中救援,灾后重建及预防也有很大帮助。

在人工智能问世之前,救援人员通过查看灾区的空中红外成像来寻找被困人员。但是从无人机上筛选照片和视频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而且在救援到来之前,被困者有可能已经死亡。人工智能可以在不到2小时的时间内筛选大量的镜头来找到被困的人。

人类在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后不断总结经验,以便应对下次灾难,并更好的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人工智能的问世将为我们的判断提供更准确和更快速的帮助。例如,我在巴黎出差的一天傍晚,突降暴雨。城市的路面积水不断增多,巴黎的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就启动了,它根据城市排水设计和雨量现状以及未来降雨的预测,准确的计算出了城市里有可能发生的危险的积水路段,并进行了危险等级划分。然后通过城市通讯网络,对城市中的所以市民发送了暴雨和暴雨或将导致的危险短信。

主持人:那么除了台风,人工智能主要应用哪些领域?

刘超:其实这些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也已经逐渐普及,他们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只是不太容易让人发现而已,比如我们最常见的“感应门”,当我们走进感应门的时候,门就会自动打开,这里面就用到了人工智能技术中的环境计算,当然这只是环境计算中最简单的一种。

人工智能还将在医疗、教学、交通、安防等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所有领域大面积普及和应用。请注意,这里指的是“所有领域”。有人可能会说太绝对了,但我认为,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必将是支撑整个城市发展的主要技术。

人工智能与城市——智能城市

主持人:您说人工智能必将支撑城市发展,现在各个城市都在建设智能城市,您怎么理解智能城市?

刘超: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电商虚拟穿搭、健康食谱配比、智能家居、交通违法拍照、城市安防、服务型机器人、智能教育等。

智能城市的核心是数据流,是在一个一个小边界不断被打通,形成一个大边界,然后这个大边界和另外一个大边界再次被打通,然后以此往复。在边界不断变大,当这个边界变得城市这么大的时候它就变成了智能城市。

主持人:能否举例说明一下您对智能城市的理解?

刘超:例如我们以前在学校的教育就是学生面对老师,而且只是这一个或几个老师,后来因为互联网的原因,网课诞生了,这时,学校和学校之间的边界就被打通了,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网上的所有老师,老师也可以面向全网的所有学生。再后来的智能手机打通了更多的边界,在9年义务教育中它拉近了学校和家长的距离,让家校互动拉开了帷幕,如今智能机器人也加入了这场教育革新活动中。

我在一所实验学校参观时就曾看到过智能机器人与家长互动的场面。这台可以和家长互动的机器人,采集了学生在学校所有的信息,并更加家长的问题可以生成各种各样的报告,报告内容简洁明了,甚至比老师回答的问题更加全面和细致。

我问它:“小明昨天在学校表现怎么样?”

它回答说:“小明昨天上课迟到了1分钟,在做5道课堂测试习题时错了2道,都是公式计算类习题,有可能小明没有记住公式,所以在昨天的课后作业,我为准备了公式教学小视频和3道公式类习题,小明全部作对……”

这就是课堂系统、作业系统、机器人系统、学生信息系统、家长库这些小小的边界被打通以后所形成的一个格局,这是在智慧校园上的升级,我们估且可以称它为智能校园。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诸如我们的智慧医院、智能社区、智能交通、无人超市、无人酒店等等这一系列的边界再次被打通后就会形成一个更大的格局——智能城市。

并且这个边界一定会被不断的打通,不断的变大。

关注数据安全和隐私

主持人:打通边界之后,万物相连,消息互通,人们获取信息是更加方便的同时,会不会带来其它的问题?比如隐私安全问题。

刘超:现如今我们在打通边界的同时还应该关注的是数据的安全和隐私。《黑客帝国》和《通天神偷》等电影很好的再现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意义,描述了互联网电脑的巨大威力。

《纽约时报》曾报道过一篇文章:第一个被判出狱后禁止使用电脑的美国人(禁用期为三年),他的名字叫凯文·波尔森。波尔森从小就是一名黑客,当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他就学会了如何悄悄“黑进”一台付费电话来免费打电话。伴随年岁逐渐长大,他的挑战也越来越大,风险刺激的同时,高额的回报也在不断诱惑着他。波尔森最为世人津津乐道的一次攻击,是曾经控制所有电话线路,以确保他自己成为某洛杉矶电台广播节目第102名打入电话的听众,从而赢得一辆保时捷跑车。他的违法事业终于以一场与联邦调查局延宕多年的追捕游戏而达到高潮,最后他被判入狱51个月,并被判出狱后禁止使用电脑三年。

由此可见网络安全的重要性。随后应运而生的“区块链”技术得到了普及,所以技术的发展一定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在关注网络安全的同时,采用积极的态度来应对,并且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宗旨进行技术开发,才是技术的发展方向。

智能城市,以人为本

主持人:智能城市的发展应该秉持什么样的理念?

刘超:智能城市是被技术所驱动而形成的,但无论技术可以解决多少问题,城市的核心本质还是人,只有在人的层面上发展以人为本的技术才是高效的、有用的。

主持人:以人为本,说的真好,我相信,不远的未来,人工智能必将像“台风”般席卷世界每一座城市。对于建设智能城市的浪潮,我们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以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提升人民的幸福感为目标不断努力,全力冲刺。感谢刘总今天的分享。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办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15343号-3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