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心动态
关注城市更新,中心规划师在行动 ——中心综合交通院赴东四片区开展“城市更新”调研



2021年3月2日下午,中心综合交通院空间所牵头组织开展了东四片区城市更新调研活动,邀请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东城区责任规划师赵蕊进行现场讲解。
本次活动聚焦“城市更新”主题,实地调研了东四北大街、南大街改造项目、南阳共享际项目、隆福寺项目、内务部街二十七号院、史家胡同博物馆等6个典型更新项目,围绕城市更新推动主体、资金来源、运营维护、保障措施进行了学习交流,并对更新改造过程中累积的典型经验、面临的问题挑战以及规划师的责任等内容进行了沟通研讨。通过调研,调研组深刻领会了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意义、规划师身上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同时也对城市更新的具体模式、有待持续跟踪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东四片区更新主要分为两种推动模式,一种是政府主导推动,包括东四南北大街改造和隆福寺项目,另一种是社会运营主体主导推动,包括南阳共享际、内务部街二十七号院和史家胡同博物馆。
东四南北大街改造项目,以政府为主导,本着以人为本和风貌保护的原则,对沿街建筑进行风貌改造,重新设计建筑外立面,提升全线景观和道路交通环境。责任规划师全程参与到设计、施工与维护各个环节,协调各方利益,保证改造更新的有效落地。此外,由规划院、街道及商户共同推动建立了东四南大街商户联盟,并根据商户意见编制形成《东四南大街商户公约》,探索建立了商户对大街整体环境的自我管理机制。
东四北大街、南大街改造项目
隆福寺项目,由北京国资公司与东城区政府共同推动,通过对该地区的风貌保护和城市更新,将原有传统百货商场业态有机转变为集文化艺术、创客空间、特色餐饮为一体的创意园区,旨在打造北京老城新地标。
隆福寺项目
南阳共享际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推动的项目,由第三方机构进行建设、运营。项目由老胡同里的小剧场改造而成,在不改变老建筑外观的基础上修复与翻新,并对内部进行空间改造,打造出集创作孵化、排练演出、休闲住宿等为一体的“戏剧共享生活社区”。项目运营中,始终思考如何为都市年轻人提供更多样性的共享型生活场景,通过共享办公、社交公寓、创新商业IP、体育、休闲、文化、娱乐等多元化内容运营,有效激活新的生活方式,让老城释放新的活力。
南阳共享际项目
内务部街二十七号院和史家胡同文创社均是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的社区文化生活空间。通过盘活胡同里的老旧建筑,改善原有空间环境,创造了集社区服务、艺术、文化、体育、生活方式为一体的文化教育休闲活动空间,在为社区提供高品质文化艺术活动与服务的同时,拓展了原先单一宣讲模式的公益服务内容,将党建、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以有趣、可参与的形式提供给社区居民,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精神需求。
内务部街二十七号院 史家胡同文创社
史家胡同博物馆为北京首家胡同博物馆,通过来自世界各地原住民的记述、支持、捐献和资助,重塑了老北京胡同的空间格局,记录了史家胡同的历史变迁,彰显了胡同生活的文化传承。史家胡同博物馆是社区公益空间,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文化休闲的场所,通过举办公益性文化活动,增强了居民文化素养,传承了本地传统文化,提高了社区凝聚力。
史家胡同及史家胡同文创
通过此次调研交流,调研组也意识到城市更新行动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需要持续跟踪研究的问题,如:目前城市更新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投入,后续庞大的维护资金如何保障?第三方运营机构主要依靠政府扶持,后续能否盈利维持生计?城市更新案例大都是利用各类腾退空间培育文化艺术类业态,除文化外,体育、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设施或空间如何引入社区?诸如此类问题。
城市有机更新之路任重而道远,中心规划师将持续跟踪研究,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和职业情怀,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中心综合交通院空间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