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推荐
-
查看详情
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建议
市域(郊)铁路是构建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的骨干方式。基于上海、重庆、成都和杭州等涵盖东西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水平的4个城市调研,发现各地在推进多网融合、研发技术标准、优化运输服务、加强站城融合等方面已形成一批典型经验做法,但在功能定位、审批机制、统筹衔接、协调机制、投融资模式等方面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建议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严格把好新建项目客流效益和工程造价两道关,完善审批监管、健全协调机制、加强交流学习。
-
查看详情
高国力:进一步发挥城市更新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拉动效应
202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提出目标任务—到2030年,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取得重要进展,城市更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初见成效,安全发展基础更加牢固,服务效能不断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经济业态更加丰富,文化遗产有效保护,风貌特色更加彰显,城市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围绕《意见》的出台背景、提出的任务要求、释放的市场机遇等议题,《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专访了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高国力。
-
查看详情
高国力、潘昭宇:我国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进展、问题和重点任务
面向“十五五”时期,提出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要及时开展都市圈规划评估、适时组织规划修编,着力提效交通通勤圈、打造产业协作圈、构建品质生活圈、建设统一市场圈等。
-
查看详情
统筹新型城镇化、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工业化协同互动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格局。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城镇化质量水平,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
查看详情
姜江: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和建议
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要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方向、大趋势,抢抓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入实施攻坚期的系列重大机遇,聚焦重点,扬长避短,强化四个匹配,即最大限度提升新质生产力衍生产品和服务与新型城镇化需求的匹配,从业人员专业能力与新质生产力服务城镇化需求的匹配,城镇化多场景应用与新质生产力基本方向和趋势的匹配以及体制机制、政策环境的匹配。
-
查看详情
刘强、张雪原、文雯、许景权:优化战略性规划编制思路 完善十五五规划衔接机制
一些地方聚焦阶段性战略任务和城市发展,通过统一指标设置、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功能—空间传导等做法推动“两规”衔接取得积极成效,但在规划定位、主要内容、工作机制等方面存在挑战与难点,建议加强对地方编制战略性规划的统筹指导,明确各类规划的功能定位和重点次序,进一步强化各类规划衔接落实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