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经济

李铁:尊重市场规律 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来源:城市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4-09-23 点击次数:2039


  (本文根据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在2014’崇礼?中国城市发展国际论坛上的主题演讲整理。)

  关于京津冀的问题,前一段时间舆论的炒作给人产生了误导,使得社会更多关注房地产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副中心”的说法,导致有些城市的房价暴涨暴跌,后来这个势头得以扭转。我们也注意到有媒体已经报道京津冀相关规划要出台。我主要谈谈在城镇化大背景下,一个区域的协同发展应该具备的一些分析方法。

  京津冀协同发展不能违背两个问题,第一是中国城镇化高速增长大背景,研究京津冀肯定不是研究京津冀农业的发展,而是研究京津冀整个大区域之间的关系。第二,不能回避区域问题,北京、天津、河北这三个大型行政区是什么关系?市场要素完全可以打通还是存在行政障碍?这需要认真研究思考。

  虽然北京和天津叫“市”,但实际上是辖区概念。在和国外城市对比的时候,有的资料显示北京和上海的人口密度非常低,每平方公里一千多人,也有人讲上海土地产出低于很多国家的城市,这其实有很大的误差,是把行政区和城市混为一体了。当我们把北京市的行政辖区当成一个概念分析的时候,得出的人口密度肯定是相对低的,要是把主城区人口密度和国外城市进行比较,恐怕是差不多的,土地产出也没有大的差距。了解中国区域问题,首先要了解城市和区域的区别。

  京津冀三个地区差距非常大。北京城市化率86.3%,天津78.3%,河北48.1%,这么大的城镇化差距怎么进行协同互补,是非常大的问题。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之间的差距没有这么大,京津冀三地完全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如果再研究一下产业结构,北京对周边的工业一直以来就没有辐射作用。天津对辖区有辐射作用,但是对河北辐射很低,河北基本靠自己的铁矿、煤矿等资源优势发展资源性产业。像东京对周边的工业辐射的状况,在北京几乎不存在。北京和周边的协同发展,与城市化率和产业结构有关,北京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主要是服务业的外溢。张家口就是一个典型,涵养了十几年之后成为了北京旅游的重要消费地。秦皇岛、北戴河、承德等地也一样,在每年两千多万旅游人口中,800多万来自京津两地。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产业特点,发展阶段也有很大的差距,北京以服务业带动为主,天津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二产占主导地位,河北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三地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不同,然而在产业规划上却形成了同构竞争的格局。三个地区都在竞争优质资源,竞争优质的房地产,竞争优质的高新技术产业。不仅仅北京和周边河北的14个城市有竞争,北京和天津也有竞争。这些城市房地产发展的形态基本都一样。在目前大的区域背景下,区域之间一直没有互补关系,就是一个竞争关系。

  三地发展阶段差距大,导致公共服务差距也特别明显。全国最优质的资源都集中在北京,导致有虹吸作用,北京的户口优势远远大于其他地方,天津的户口和北京都不能对换,河北更不能,这就形成了区域协同的一个鸿沟。很多人提出北京的环境、水等资源不能承载更多的人口,可是应该看到,北京、河北、天津处于华北的同一片蓝天下,拥有同一片水资源。京津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中国人均的1/8,世界人均的1/32,不仅北京缺水,河北、天津同样也缺水。水资源的情况、空气质量的情况,整个京津冀区域其实差不多,不存在哪儿的资源承载力差,哪儿资源承载力好的说法。

  北京的城市病是大量优质资源集中、大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的问题,重点体现在交通拥堵和雾霾。天津面临城市发展基础设施供给严重短缺的问题,它的发展空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填补,滨海新区那种庞大的发展计划离未来的目标还有遥远的距离。河北最大的问题是发展滞后,自我发展又遇到两个直辖市的行政压力。这是三个地方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区别。

  再就是行政壁垒,行政壁垒在中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中国整个基础设施的供给和审批程序是按行政区划来申报的,除了跨区域的交通设施配置,整个基础设施供给体系由行政区域自己来决定。因此,各地为了保自己的资源不至于外溢,特别是保证在土地上处于绝对优势(地方依赖于土地财政,绝对不希望土地出让金下降),导致在整个交通设施的配置上,区域之间没有进行有效连接。比如说河北和北京的房价差距很大,由于北京担心房价下跌,所以北京和河北之间的交通“断头路”特别多。

  我们在判断城镇化发展、区域发展过程中,对特大城市的辐射期望值过高。总是想北京的2000多万人口和天津的1400多万人口足可以对周边产生辐射,导致规划半径过大,从保定到沧州,甚至邯郸、石家庄都被列??所谓“副中心城市”。我们最近去韩国、日本调研,也参照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一些资料,发现在特大城市,距离中心区的辐射半径基本上就30公里左右,这是最佳的半径。为什么说在30公里到50公里范围内是最佳半径呢?因为要保证一个小时左右到达上班的地点。30公里的半径是2700平方公里,如果城市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一万人的话就是2700万人。北京现在有2115万人,会随着城际铁路而不是高速公路向外延伸,因为城际铁路承载人流最大。所以特大城市向周边城市辐射过程中,如果期望值过高,设置的车程过远,就会导致一些基础设施配置出现投资偏差,对这一点要有清醒的认识。

  中国等级化的城市管理体制下,话语权不对等,行政机制有差距,要素分配的市场机制也没有确立。传统区域协调方法还在主导未来的规划,经常强调协作、一体化、协同等等,其实对区域问题的认识远远不足。区域协调主要包括交通资源的配置,生产要素的配置完全市场化,行政区域间的所有障碍被打破。如果还是在计划经济指导思想上,不考虑交通问题、不考虑行政的等级化问题,不考虑公共服务差距问题,只从理想上、从计划经济模式上来配置资源,就存在很大的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应遵循几个原则

  第一,以人为本,以促进增长和增加就业为前提。京津冀区域1亿1千多万人,他们在未来的区域发展和城镇化中应该占什么样的地位,这是关键,要考虑人在协同发展中怎么样发生转变,怎么样解决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河北,城市化率只有48%,还有52%的农村人口,他们怎么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变,怎么样得到京津产业等各种方面的支持,还有中央政策的支持?

  第二,尊重规律,制订长期发展政策。我们现在看到大量在规划中的短期行为,希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三、五年之内就实现,来一番城市的大变样,这是近些年很多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城市不是一两天建成的,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机制。

  第三,建立机制,强化交通网络配置。到底以什么方式作为区域之间的纽带,哪些方式对人流的承载力最大,是不是到处都建高速公路?日本城市群之间连接的纽带基本都不是高速公路,但这些年从北京、天津向市郊延伸的公路都是高速公路,带来大量车流,只满足了买得起车的人的需求,而北京有八百多万外来人口,大量中低收入人口,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满足他们的交通需求?

  第四,以市场为主导,打破行政的过度干预。区域内一个核心还是两个核心都不重要,而应该确定人向哪里去、市场向哪里去,市场的选择远远好于行政区域自己的选择。崇礼是一个最好的经验,虽然张家口市政府、崇礼县政府这些年对崇礼的滑雪产业、冬季旅游、夏季旅游给予充分的支持,但是这种支持是在尊重市场选择下的支持,滑雪场不是政府投的,旅游的人口也不是政府动员来的,但是因此而带来的交通的配置给企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市场机遇。其实无论申奥还是不申奥,只要有这种机会,当交通配置顺应这个机会的时候,这个地方的发展、各种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就会进一步放大。

  第五,以增量调整为原则,继续优化存量。人口向天津,特别是向北京集中的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这是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一种必然的趋势。全国13.4亿人口,不能想象都分布在中小城市中,特大城市一定要发挥作用。日本1亿多人口,东京一都七县占4300万人口。中国人口相当于日本的十倍,这么多的人口,不遵循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规律向大城市、特大城市集中,怎么可能选择一个悠闲的空间,寻求一种生态化的生活方式?所以提出存量优化,同时,特大城市的虹吸效应恐怕还要持续很长时间,所以要通过增量调整来放缓节奏,增加基础设施供给的能力,发挥周边中小城市作用,但最终还是要市场来决定。

  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具体建议:

  第一,改变区域研究方法,改革区域管理体制。这是一个重大课题,我们到现在还没有深入地去进行研究。

  第二,强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业发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不同的地区要有不同的选择。北京在服务业发展中要考虑怎么向河北进行辐射,天津要强化服务业的发展,河北的工业发展要作出选择,是不是再走过去的高污染的发展路径?一方面需要靠自身去调整,另一方面也需要有足够的政策机遇。

  第三,改革户籍管理体制。国家已经颁布了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文件,但这只是迈出了第一步,问题远远没有解决。大城市还处于控制人口范畴,京津两个地区都是在控制范围之内,河北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面对京津冀户口及其公共服务的壁垒。

  第四,依托市场的联系而不是行政边界,重新界定经济圈。原来河北环北京一圈沿着边界划了14个城市,其实并没有建立起必然联系,北京人基本不到那里去。而看崇礼,离北京220公里,并不在当时河北划定的环北京经济圈内,可是崇礼恰恰依托于北京的旅游消费人群,促进了基础设施、房地产、旅游业的发展。要根据崇礼的这种经验,调整发展思路。沿着北京边界不一定有发展前景。

  第五,通过中小城市调节人口格局。通过轻轨、城轨等交通要素把所有的中小城市连接起来的时候,市场会自动选择。交通配置好了,郊区的一些中小城市,很可能就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前提是交通。

  第六,重新规划区域交通格局。不能主观想象,而是要依据最有利于各种要素低成本流动的方式来建立交通格局。

  第七,确定分类指导的发展政策。考虑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产业结构和地理位置,制定不同的政策。像张家口崇礼的政策就和其他城市政策不一样,崇礼的夏季旅游有优势,因为气候凉快,以及各种要素的复合,可是现在空间受到严格的限制。想吸引北京的资源就不能是一成不变的政策,比如高尔夫球场,别的地方不能建,这个地方能不能建?还有,申奥若成功,为避免新建的基础设施等公共资源浪费,一定要发展夏季旅游,使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那么可不可以建高尔夫球场,可不可以建原来限制的市场化的设施,这都可以考虑。

  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崇礼是很好的例子,在这里还有更好的机会,有申奥的大机遇,交通结构改变了,这个地方的发展会有无限前景。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办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15343号-3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