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CCUD独家观点

【第19期】张雪原 张晓明 曹琳等:水生态产品的产业化价值实现路径与模式研究——以九江市芳兰湖片区为例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发布时间:2022-12-12 点击次数:465

作者:张雪原1,张晓明1,曹琳1,朱红伟2

(1.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北京 100045;2.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335)


摘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重要路径,针对生态产品的产业化价值实现对于动员全社会力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水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水生态产品为核心,系统梳理生态产品的概念、分类、及产业化相关理论研究,根据水生态产品的物质产品生产、调节环境质量和生态文化服务三类价值,总结出绿色有机农业、生态敏感性工业、排污权交易、观光旅游等12种较为可行的产业化路径,对每条路径的应用场景、投入产出方式进行分析,并提出路径可组合成田园综合开发和城区综合开发两条复合路径实施,以实现整体效应。在具体实现机制环节,基于水生态产品的经济属性,归纳出生态产品直接交易、生态权益交易和生态载体溢价交易三种产业化模式,并提出各类模式所需的关键政策支持。最后,以九江市芳兰湖片区为例,从分析区域水生态产品价值出发,进行产业化路径设计,并进一步转化为实施项目,提出相应的产业化转化机制,对涉及利益主体及投入产出划分进行统筹安排,以期对其他地区进行生态产业化实践有所借鉴。

关键词:水生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产业化;生态经济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路径。水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全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首先在长江流域和三江源国家公园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水生态产品的产业化价值实现在整个生态产业化体系中至关重要。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进行了顶层设计,各地也纷纷展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践。但目前整体呈现政府参与多,企业参与少的现象,以政府主导的生态补偿等非市场化方式为主。同时,地方政府由于资金有限、PPP模式划定红线等因素,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的资金投入缺乏可持续性。因此,无论是从政策实践探索需求层面,还是从解决地方实际困境层面,都亟待建立可操作性强的生态产品产业化价值实现路径与模式。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研究刚刚起步,更多着眼于内涵、核算、路径等原理探讨和宏观政策顶层设计[1-7],对于生态产业化这一细分领域的路径实施机制研究较少。

本文重点围绕水生态产品,探索利用产业化方式将生态产品的价值予以实现,将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带来的生态产品增值转变为市场化的经济价值,针对不同水生态产品,建立差异化的产业化路径和转化模式,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使生态治理投入者获得回报,进而反哺生态修复治理的投入,打通生态产品价值的产业化通道,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1 生态产品价值相关研究进展

1.1 生态产品的概念

生态产品这一概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2010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首次提出了生态产品的概念,将之界定为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包括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宜人的气候等。这一概念强调生态产品是自然要素,是由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甚至不包括未经人类劳动参与的自然物质产品[8]。在此后的研究中,倾向于对生态产品的概念进行扩展,认为生态产品既可以使生态系统生物生产,也可以是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既包括服务也包括物质产品[9]。这一扩展过程在自然要素的基础上包含了三个层次:一是与人类劳动没有直接关系的自然产品供给、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及文化服务等;二是人类与自然共同生产的农林产品;三是通过对生态环境低影响方式生产出来的绿色农产品、生态工业品等物质产品[10]。

1.2 生态产品的分类

正是对生态产品的概念内涵进行了扩展,由此产生了生态产品分类问题。研究者根据不同分类依据对生态产品进行分类,形成的分类结果也不尽相同。有的根据是否具有物质形态,以及生态产品的表现形式对生态产品进行分类,如分为生态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产品两类[11],或分为有形产品、支持调节服务、美学景观服务三类[12],或分为生态物质产品、生态文化产品、生态服务产品和自然生态产品四类[13]等。有的参照公共产品理论根据生态产品的生产消费特点对其进行分类,如分为公共性和经营性生态产品两类[9],或分为公共性、准公共性和经营性生态产品三类[14],或分为全国性、区域或流域性、社区性公共生态产品和"私人"生态产品四类[15]等。还有的研究基于生态产品的供给-需求双重视角,分别从生态产品的供给与消费特征进行分类,并构建交叉分类矩阵,将生态产品分为12种类型[16]。

1.3 生态产品价值产业化

生态产品类型和价值多样化,决定了其价值实现也需要建立多样化途径。在对相关国际经验的研究中发现,发达国家日益形成以系统化的制度体系、多元化的激励体系、契约化的公私合作体系以及市场化的交易体系为主体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体系[17],其中生态系统服务付费(Payment for Ecosystem Services,PES)对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问题最具有参考意义[18]。从生态文明建设角度出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包括生态保护补偿、生态权属交易、经营开发利用、绿色金融扶持、促进经济发展、政策制度激励等[9]。而从国内外已有实践中归纳,则可分为生态保护补偿、生态权益交易、资源产权流转、资源配额交易、生态载体溢价、生态产业开发、区域协同发展和生态资本收益等八种类型[19]。

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中,按照市场化程度和社会资本可参与度,可将其分为政府主导方式(包括生态保护补偿、绿色金融扶持、政策制度激励等),政府主导-市场参与方式(包括生态权益交易、资源产权流转、资源配额交易等),以及市场化运作方式(包括生态产业开发等),而产业化路径主要是指后两种路径,即市场主体可参与并能形成稳定盈利模式的路径。

2 水生态产品的产业化价值实现路径

2.1 水生态产品的产业化价值实现内涵

目前,对水生态产品还没有明确的概念范畴界定。对流域水资源生态服务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如提出流域水资源生态服务按照市场化程度由高到低可归纳为产品提供、信息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调节功能等四个方面[20]。值得注意的是,水既有作为资源的存量属性,也有作为生态载体的流量属性[19],这决定了水生态产品的复杂性,即仅从水资源角度进行研究是不全面的。本文倾向于将水生态产品界定为生态产品中所有以水为资源和载体的产品,涉及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景观等各个方面。从分类角度看,按照GEP核算分类方法,水生态产品中的物质产品主要包括饮用水、农业用水、水产品等,水生态产品中的调节服务主要包括涵养水源、保持土壤、调蓄洪水和污染净化等,水生态产品中的文化服务主要包括旅游、景观、文化、艺术服务以及水上娱乐等。水生态产品的产业化价值实现为将上述水生态产品进行企业可参与的市场化实现。

2.2 水生态产品的产业化价值实现路径

水生态产业化首先应基于区域水生态产品价值的识别,识别其分类及经济属性,进而将相应的价值通过一定的产业化模式进行转化,形成产业化路径。根据水生态产品的物质产品生产、调节环境质量和生态文化服务三类价值,将细分的生态产品价值分别转化,总结出12种较为可行的产业化路径:绿色有机农业、绿色有机渔业、包装饮用水等主要对应物质产品生产的产业化;水权交易、排污权交易、湿地开发权交易、水环境敏感性工业生产等主要对应调节环境质量的产业化;滨水地产开发、观光旅游、健身休闲等主要对应生态文化服务的产业化;养生休闲开发和新兴服务业发展等对应调节环境质量、生态文化服务两类生态产品的产业化。每类路径均对应不同的应用场景、投入和产出形式,见表1。

表1 水生态产品的产业化价值实现路径

产业化路径

适用水生态产品

水生态产品类别应用场景主要投入主要产出
绿色有机农业农产品物质产品生产农产品主产区,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水、土壤环境治理投入、耕地资源投入、常规种植投入、质检溯源投入农产品出售收入
绿色有机渔业水产品物质产品生产地表水资源丰富地区水环境治理投入、水资源投入、常规养植投入、质检溯源投入水产品出售收入
包装饮用水优质饮用水物质产品生产地下及地表水资源丰富且水质极优地区水环境治理投入、水资源开采使用权投入、包装工业生产投入包装水出售收入
水权交易清洁水源调节环境质量水资源总量受限地区,一般在同一流域上下游之间开展,也可以通过跨流域调水工程实现不同流域之间的水权交易水源涵养、中水回用、节水灌溉等工程措施投入水权交易收入
排污权交易污染净化调节环境质量已经限定排污总量并完成初始排污权分配的行政区内部工业企业污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工程措施投入

排污权交易收入


湿地开发权交易调节气候调节环境质量已经限定湿地减少面积指标的行政区内部,新建开发项目须占用湿地恢复治理湿地的工程措施投入湿地开发权交易收入
水环境敏感性工业生产清洁水源调节环境质量水环境、大气环境品质优良的地区,且可进行一定强度的工业开发水环境及大气环境治理投入、土地开发使用权投入、工业生产投入工业产品因生产成本降低产生的额外利润
养生休闲开发清洁水源,优质水景观调节环境质量、生态文化服务水体的周围气候适宜,水面开阔、水质优良,水体有特殊的对身体有益的矿物质,空气富含负氧离子对水体的生态环境治理投入、土地开发使用权投入、康养休闲设施建设投入康养休闲产业经营收入
新兴服务业发展清洁水源,优质水景观调节环境质量、生态文化服务水环境、大气环境品质优良且兼有一定景观价值的地区,可进行一定强度的城市开发水环境及大气环境治理投入、土地开发使用权投入、园区运营投入软件开发、数字创意等营业收入
滨水地产开发优质水景观生态文化服务对毗邻水体的城镇规划发展区块进行的综合性开发对水体的生态环境治理投入、土地开发使用权投入、房地产开发建设投入房地产销售收入及物业运营收入
观光旅游优质水景观生态文化服务环境优美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水体环境,兼具较高的科普价值对水体的生态环境治理投入、特许经营权投入或土地开发使用权、景区建设运营投入门票收入及餐饮、纪念品销售等配套经营设施收入
健身休闲水上娱乐生态文化服务适宜开展各种水上运动和岸上运动的水域对水体的生态环境治理投入、土地开发使用权投入、体育设施建设投入体育经营收入、配套服务收入


2.3 产业化路径组合

上述单项产业化路径之间并不完全独立,其在各自的投入产出过程中,也有一定的产业上下游关系,可以相互促进、互为支撑。在实际操作中,孤立地进行单一路径开发无法发挥最大效率,须互相组合形成产业链,进行系统化整体式的经营开发,才能达到较高的综合效益。围绕水生态产品开发、交易、支撑服务等经营环节关系,根据水生态产品开发场景不同,可组合为田园综合开发和城区综合开发两大复合路径:田园综合开发复合路径融合绿色有机农业、绿色有机渔业、排污权交易、湿地开发权交易、观光旅游、健身休闲等路径,实现农旅融合发展,同时将农业生产和生态治理过程中降低的污染和修复的湿地指标进行交易;城区综合开发复合路径融合水环境敏感性工业生产、滨水地产开发、新兴服务业发展、养生休闲开发、健身休闲等路径,形成职住平衡发展格局,工业和新兴服务业亦可形成工业旅游和文化旅游吸引点。

3 水生态产品的产业化价值实现模式

在完成产业化路径选择之后,在操作层面还需具体的转化运营机制予以实现。根据生态产品经济属性的不同,水生态产品产业化的转化机制可采用生态产品直接交易、生态权益交易和生态载体溢价交易三种模式进行实现,其中私人物品和俱乐部物品(受益人相对固定、通过俱乐部形式组织起来的利益共同体所提供的公益性物品)适用于生态产品直接交易模式,公共资源和公共物品适用于生态权益交易和生态载体溢价交易模式(图1)。

图1 水生态产品产业化实现路径及机制模式关系

3.1 生态产品直接交易

生态产品直接交易是指具有私人物品及俱乐部物品性质的生态产品直接进入市场交易,消费者对生态产品本身直接进行消费,主要包括绿色有机农业、绿色有机渔业、包装饮用水、观光旅游、健身休闲等路径(图2)。

3.1.1 转化机制

生态农产品等生态产品本身即为第一次产业产出的商品,且具有明显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已有较为成熟的市场交易机制以将其生态价值进行实现,通过商品上附带"生态标签",可进一步强化其富含的优质生态品质,并作为溢价纳入产品的定价体系当中,从而通过消费者更高的支付意愿进行实现。生态景观资源在产权不明确时,由于人人皆可享用而无市场交易需求,可通过明确产权,实现"排他性",生态价值通过门票等形式实现。

3.1.2 参与主体及利益分配

这一产业化模式中,投入者主要为第三方企业或个人,通过在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产品生产经营等方面进行投资,以实现区域生态资产的保值增值,使其出产的生态产品具有较高的物质消费、精神文化消费等使用价值,通过商品和服务贩卖价格实现利益回报。付费者主要是相应生态产品的消费者,通过对商品或服务直接购买进行付费。地方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作为自然资源产权的初始拥有者代表,既可转让相应土地和资源经营权益,获取相应权益转让收益,也可直接作为投入者投入并回收效益。

3.1.3 关键政策支持

由于此模式在明晰产权的情况下就可以顺利进入市场交易,因此政策支持的关键点在于明晰自然资源产权,消除"非排他性",使投入和回报达成内部循环;完善相应产权的交易转让制度,包括耕地经营权流转和特许经营权授予转让制度,使产权能够根据市场需求顺利流转,实现生态产品的高效经营。同时,在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等方面,政策上可予以支持,强化A级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分值权重,以促进形成体现生态环境品质的价格形成机制。

图2 生态产品直接交易模式

3.2 生态权益交易

生态权益交易主要适用于公共物品的价值实现,是将生产消费关系较为明确的污染排放权益、资源开发权益等,在产权人和受益人之间建立直接的市场化交易模式,主要包括取水权、排污权、湿地开发权等交易路径(图3)。

3.2.1 转化机制

公共物品本无市场交易需求,但在政府管制产生稀缺性的条件下,由于存在明确的生产与消费的利益关系,交易主体之间就会形成市场交易需求,生态权益就转变为准公共生态产品或生态商品,以生态产品本身作为价值实现的载体在产权人和受益人之间开展直接交易。

3.2.2 参与主体及投资收益分配

这一产业化模式中,投入者可以是地方政府、集体经济组织或第三方企业,主要通过在减少排放、资源集约利用、生态修复等方面进行投资,减少对相应权益的占用和损耗,从而形成可供交易的生态产品。付费者主要是相应生态权益的潜在使用或开发占用者,也是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或破坏的经济主体。交易过程中还需要在政府的指导下,有专门的机构进行运营管理权益交易平台。

3.2.3 关键政策支持

由于这一模式转化的对象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因此必须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才能实现。一是设定污染排放和资源利用上限容量,使其"竞争性"显性化。二是建立严格的污染排放和资源消耗监管制度,并明确其初始分配,使其具有"排他性"。三是建立统一的权益交易市场,并确立市场交易规则,使生态权益的生产者和付费者可以高效对接。

图3 生态权益交易模式

3.3 生态载体溢价交易

生态载体溢价交易是将无法直接进行交易的生态产品价值附加在非生态产品的工业或服务业产品上,通过市场溢价销售实现价值,主要包括水环境敏感性工业生产、滨水地产开发、养生休闲开发和新兴服务业发展等路径(图4)。

3.3.1 转化机制

公共性生态产品大多是产权不明确的、"无形"的产品或服务,既无"竞争性",又无"排他性",其使用价值难以通过市场交易实现价值。通过将生态产品附加在可以交易的载体产品上,使载体产品以高于原本的价格在市场中实现交易,载体产品所高出的价格就是生态产品的价格。生态载体溢价又可分为直接溢价和间接溢价。直接溢价中,生态产品的使用价值直接附加到载体产品上,购买者在消费载体产品的同时也消费了附着的生态产品使用价值,较为典型的为房产开发;间接溢价中,生态产品的使用价值作为成本进入载体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购买者在消费载体产品的同时并没有消费附着的生态产品使用价值,较为典型的为环境敏感型工业产品等。

3.3.2 参与主体及利益分配

这一产业化模式中,投入者包括地方政府和第三方企业,地方政府和集体经济主要通过维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区域的不特定公共性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并通过转让土地开发权取得回报;第三方企业进行载体产品的生产开发,使载体产品获得高于原本的价格或低于平均水平的成本,载体产品所高出的价格或节约的成本就是生态产品的价格,即其收益来源。付费者主要是载体产品的消费者。

3.3.3 关键政策支持

由于生态载体溢价是通过开发项目进行实现,因此这一模式中所需的政策支持关键在于建设项目的管理上,坚决防止开发项目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使生态资产贬值。一是划定保护红线,将开发项目设定在一定的可控范围内,防止逾越红线的违法建设。二是对开发项目进行严格的环境监控,防止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三是相关项目规划、审批、建设中,可能同时涉及非建设用地和建设用地,需要在土地管理中制定明确规则,并允许一定的灵活性。

图4 生态载体溢价交易模式

4 九江市芳兰湖片区案例研究

4.1 九江市芳兰湖片区基本概况

九江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京九铁路和长江主航道的交叉点,区位交通条件优良。芳兰湖片区为九江市鄱阳湖生态科技城核心区,面积约37.73平方公里,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城区以东、鄱阳湖以西、庐山以北、长江干流以南。片区内现状用地为低谷丘陵地形,山体植被良好,区内的芳兰湖通过并头坝与鄱阳湖相连。在政府规划中,芳兰湖片区发展目标为绿色生态示范区、科技创新引领区、体制机制创新区。芳兰湖片区已被列入九江市中心城区水环境系统综合治理二期项目,探索"厂网河(湖)岸一体"治理模式。综合资源环境条件、发展定位目标和治理计划来看,芳兰湖片区具有探索水生态产品产业化价值实现的良好基础和典型意义。

4.2 芳兰湖片区水生态产品产业化路径选择

根据芳兰湖片区水生态环境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识别该地区水生态产品。依据价值特征,从物质产品生产交易、环境调节增值交易、生态文化旅游发展三大价值实现路径中,选择芳兰湖片区适宜发展的产业化方向。

4.2.1 物质产品生产产业化

九江温度适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宜各类等种养业发展,是著名的江南鱼米之乡。芳兰湖片区处于近郊,会保留一定的农用地,具有发展都市农业的较好基础。水对于农产品生长至关重要,水质改善也对农产品品质改善具有巨大作用。同时由于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对农药、化肥的施用条件更为苛刻,也有利于形成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正向激励,对于水环境治理具有积极作用。依据芳兰湖片区的物质产品生产生态产品价值特征,选择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作为产业化路径,发展特色精品农业、高科技设施农业、智慧农业。

4.2.2 调节环境质量产业化

芳兰湖片区位于庐山风景区南麓,紧邻鄱阳湖西岸,具有优越的山水格局和环境品质。同时,九江提出要通过水生态治理,将芳兰湖建设成为城市绿肺,生态环境将得到较大提升。结合芳兰湖边的城市开发项目,选择水生态敏感性工业生产、养生休闲、新兴服务业作为环境调节增值交易路径的重点方向。工业生产产业化路径主要是结合鄱阳湖生态科技城产业发展导向,通过对芳兰湖水环境、大气环境的持续治理和保护,吸引对环境品质敏感的芯片制造、精密设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企业入驻,形成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品牌优势。养生休闲产业通过梳理评价湖泊景观、康养资源,以生态资源租赁、托管、入股等方式,形成健康养生资源平台,整理提升基础设施,发展湖泊疗养、康养服务、疗愈健身、休闲运动产业。利用生态山水环境,结合科技城科技产业发展导向,打造数字创新第二空间,发展数字经济,培育科研服务、办公、团建、会议、度假等功能。

4.2.3 生态文化服务产业化

芳兰湖片区周边人口密度较小,水质现状良好,水域面积较大,具备景观旅游价值,且通过水生态修复实现了生态产品的景观价值增值。结合芳兰湖片区生态健康产业发展方向,生态旅游价值产业化方向可从观光旅游、体育休闲、滨水地产开发切入。观光旅游产业主要依托水环境景观价值,发展生态旅游,同时发展文旅融合产业。地产开发产业化路径主要是按照鄱阳湖生态科技城核心区规划,结合片区开发现状,重点在芳兰湖西侧南北两岸,选择地块进行生态+地产综合开发,将芳兰湖提供的不特定公共性生态产品附加在地产产品上,建设以科技人才为目标人群的高端社区。

4.2.4 项目实施设计

结合芳兰湖片区场地特征,将以上产业化路径进行组合,形成功能高度复合的综合开发项目组合:田园综合开发板块包括田园综合体、生态体育公园,城区综合开发板块包括生态工业区、生态住区、数字生态基地、健康休闲小镇、文创基地,以项目化的方式进行落地实施(图5)。

图5 芳兰湖片区水生态产品产业化路径选择及项目实施设计

4.3 芳兰湖片区水生态产品产业化模式设计

根据上述选择路径,考虑到目前我国的政策设计,水权交易、排污权交易、湿地开发权交易等生态权益交易方式较难在一个片区实现,芳兰湖片区主要采取生态产品直接交易和生态载体溢价交易两种方式将水生态产品进行产业化转化。投入者主要为政府和企业,政府和运营企业应同时在生态保护修复以及污染防治上进行投入,运营企业同时还在物质产品生产和载体建设运营上加以投入,并从主管地方政府及村集体付费获取土地及资源经营权。农产品消费者、游客、入驻企业、购房居民通过商品价格、门票、租金等形式付费对片区生产的水生态产品进行消费。企业通过经营利润获得回报,政府通过税收以及土地和资源经营开发权的转让获得收入,以补偿其在生态保护修复中的投入及放弃的发展权,村集体同样通过土地和资源经营开发权的转让费用以补偿其投入和放弃的发展权(图 6)。


图6 芳兰湖片区水生态产品产业化模式设计


5 结语

在各类生态产品中,水生态产品尤其重要,包括生态产品中所有以水为资源和载体的产品,其产业化价值实现指企业能够参与的通过增值、溢价、交易等市场化方式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

a)水生态产品的产业化价值实现路径应基于区域水生态产品价值的识别,进而将相应的价值通过一定的产业化模式进行转化,根据水生态产品的物质产品生产、调节环境质量和生态文化服务三类价值,可分为绿色有机农业、生态敏感性工业、排污权交易、观光旅游等12种较为可行的产业化路径,每条路径均有不用应用场景和投入产出方式。

b)12种产业化路径在具体实践中可按照田园综合开发和城区综合开发两类复合路径,进行组合开发,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充分发挥各路径相互促进、支撑的作用,进行系统化整体式的经营开发,从而达到较高的综合效益。

c)水生态产品的产业化价值实现模式可分类三类:生态产品直接交易,在产权明确的前提下,生态产品直接进入市场交易,消费者对生态产品本身直接进行消费;生态权益交易,在政府设定容量上限和初始分配条件下,将生产消费关系较为明确的公共物品在产权人和受益人之间进行直接交易;生态载体溢价交易,将无法直接进行交易的生态产品价值附加在非生态产品的工业或服务业产品上,通过市场溢价销售实现价值。

d)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目前全国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及实践均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总结出的水生态产品产业化模式和路径均有一定局限性,未来随着这一工作在全国更深入、更普遍地展开,将可能出现更多的模式与路径,须进一步研究和总结。

参考文献

[1]秦昌波,苏洁琼,王倩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政策机制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18,31(06):985-990.

[2]李宇亮,陈克亮.生态产品价值形成过程和分类实现途径探析[J].生态经济,2021,37(08):157-162.

[3]孙博文,彭绪庶.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关键问题及制度保障体系[J]. 生态经济,2021,37(6):13-19.

[4]黎元生. 生态产业化经营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4):84-90.

[5]赖文生,李伟,杜雪明等.生态产品价值及其实现机制的思考[Z].2020,https://www.h2o-china.com/news/308432.html.

[6]欧阳志云,朱春全,杨广斌等.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概念、核算方法与案例研究[J].生态学报,2013,33(21):6747-6761.

[7]欧阳志云,林亦晴,宋昌素.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研究--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20,45(06):80-85.

[8]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9]张林波,虞慧怡,李岱青等. 生态产品内涵与其价值实现途径[J]. 农业机械学报. 2019. 50(6):173-183.

[10]周静. 生态补偿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几点思考[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1. 34(5):19-23.

[11]马建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机制与模式[M].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9.

[12]沈茂英,许金华.生态产品概念、内涵与生态扶贫理论探究[J].四川林勘设计,2017(1) :1-8.

[13]刘伯恩.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内涵、分类与制度框架[J].环境保护,2020,48(13) :49-52.

[14]张林波,虞慧怡,郝超志等,生态产品概念再定义及其内涵辨析[J].环境科学研究,2021,34(3) :655-660.

[15]曾贤刚,虞慧怡,谢芳.生态产品的概念、分类及其市场化供给机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24( 7) :12-17.

[16]廖茂林,潘家华,孙博文等.生态产品的内涵辨析及价值实现路径[J].经济体制改革,2021,(1) :12-18.

[17]丘水林,靳乐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策缺陷及国际经验启示[J].经济体制改革,2019,(3):157-162.

[18]李忠,党丽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资源导刊,2019(09):52-53.

[19]张林波,虞慧怡,郝超志,王昊.国内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模式与路径[J].环境科学研究,2021,34(06):1407-1416.

[20]杨晓露.我国流域水资源生态服务的市场化机制研究[D].湖北: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2年第7期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办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15343号-3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