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观点

北京老胡同:方寸之间的更新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发布时间:2023-07-07 点击次数:3199

  夏日炎炎,走进绿树掩映的文华胡同,一丝清凉沁人心脾。

  胡同不是北京所独有,但北京胡同分布之密集、数量之众多、名称之丰富,却是中国其他城市所望尘莫及的。

  近年来,随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以及城市更新的推进,胡同里的保护和治理越来越精细化,方寸之间的更新不仅让胡同历史风貌得到恢复,而且实现“活态”传承,持续演绎着老北京人生活方式的“京味”特色。

  “胡同就是北京的特色,保护胡同就是保护北京的文化。”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街道城管办科长、文华胡同街巷长刘杨说,自2017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出台以来,“老城不能再拆了”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私搭乱建没了、道路更宽敞,胡同里的公共生态和文化景观多起来,文化味越来越浓。扫一扫墙面上安装的二维码墙刊,就能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文华胡同居住时的事迹……

  在文华胡同出生的老街坊白秀玲对胡同里的精细化治理颇有感触。“家里有人出行不便,街道主动提出在门口安装扶手;为了方便居民们晾晒衣服,街道专门设置晒衣杆。街道工作做得特别细,谁家有困难都能立即解决。”

  走进位于北京前门外西南方向的杨梅竹斜街,一眼望去,这条长达近500米的胡同上方,白色的云朵在惬意舒展。

  对于这条胡同的变化,曾经家住附近大栅栏的王京深有感触。“杨梅竹斜街曾是我上学的必经之路,当时胡同上方密布晾衣线、电线,密密麻麻如蜘蛛网。近年来,这条胡同在整治下逐渐恢复了历史风貌。”

  如今在杨梅竹斜街26号“乾坤空间”,王京和其他创业者致力于挖掘杨梅竹斜街以及大栅栏片区各时期的历史,把传统文化元素提取出来,变成人们可以使用的文创物品。

  越来越多文创商店、非遗手工作坊、微型博物馆等落户杨梅竹斜街……过去书局聚集的杨梅竹斜街,现在各种文化新业态聚集,绽放出新的生命力。

  “除了文创产品,我们聘请陶瓷修复专家、文物鉴赏专家,定期开展陶瓷修复、文物鉴赏体验课程,讲授文物、非遗文化等知识,通过沉浸式体验,让顾客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王京说。

  走进烂缦胡同,平整洁净的石板路、颇具艺术风格的手绘涂鸦、沿街的花店和咖啡店,氤氲着浪漫的氛围。

  北京宣房大德置业投资有限公司成本管理部副经理赵蕊介绍,作为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的一部分,烂缦胡同先后完成架空线入地、道路改造,实现雨污分离,彻底解决低洼院落积水问题。

  北京市西城区牛街街道法源寺社区党委书记李刚小时候住在胡同里,他记忆中孩子们在胡同里“踢球、跳皮筋、打球”的场景正在回归。

  “今年3月,烂缦胡同里的车全都被‘请’了出去,以后在固定停车场停车。”李刚说,“为了避免商业氛围太浓,胡同腾退后积极引入书局、书店、工作室、咖啡店、花店等业态,打造各类文化空间,让曾经喧嚣的胡同‘静’下来。”

  胡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正在带动北京文化产业的发展。在西城区天桥街道赵锥子胡同24号院的赵春香微妙艺术馆,赵春香通过软陶独特的捏制手法,重现了古画《韩熙载夜宴图》、老北京画作《酒馆》以及老北京兔儿爷形象,将源于欧洲的软陶与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

  如今,赵春香微妙艺术馆不仅吸引越来越多艺术家慕名而来,还成为胡同居民休闲放松、议事协商的场所。“胡同里面的人情味,院落里这些建筑和人文的要素,跟我们的艺术结合起来,就显得特别美妙。”赵春香微妙艺术馆主理人杨思求说。

  “许多胡同的空间虽然不大,但是结合古今文化来统筹规划布局、推动更新治理、开展创意活动,未来将对地区发展产生不可小觑的文化驱动力。”天桥街道责任规划师甘振坤说。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办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15343号-3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