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姜江

姜江:新质生产力存量优势突显经济“压舱石”作用 增量特色放大经济“助推器”效应

来源:城市中国网 发布时间:2024-02-07 点击次数:651

编者按: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全年经济数据。人民网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邀请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中国经济宏观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国际合作中心等机构专家结合“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十周年、银发经济、房地产市场等议题,对2023全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和2024年经济走势进行权威解读,并推出《中国经济微观察·专家谈》系列微访谈栏目。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姜江做客该系列访谈时表示,新质生产力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代表,以新技术变革为动力,以新要素组合配置为基础,以新制度优化为保障,充分发挥科技第一要素、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优势的先进生产力。显然,新生产力的内涵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所强调的高端、智能、绿色、可持续等内容高度契合。

(↓↓↓人民网访谈视频请点击下方链接↓↓↓

中国经济微观察: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经济“压舱石”“助推器”作用凸显

全文阅读:

新质生产力存量优势突显经济“压舱石”作用 

增量特色放大经济“助推器”效应

2023年,各地区各部门、各行各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稳步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第一要素、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原动力优势,以新技术变革为动力,以新要素组合配置为基础,以新制度优化为保障,绿色经济、智造经济、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存量优势进一步巩固,经济“压舱石”作用突显,领域交叉融合渗透加速、新增长点频现,各类新业态新动能增量特色鲜明,经济“助推器”效应持续放大。

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发展,部分领域亮点突出。从分行业数据看,2023年,新能源汽车等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空天运输设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分别为13%、6.8%,高于同期规上工业8.4和2.2个百分点,高于同期GDP 7.8和1.6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全年同比增长11.9%,高于服务业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引领、智能化、绿色化进程稳步推进。神舟十七号成功发射,C919国产大飞机开启商业运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上新台阶,带动制造业高端化发展,2023年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航天器及运载火箭制造、飞机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2%、24%、11%。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智造经济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其中,代表智造经济心脏的电子元器件和机电组件设备制造、集成电路制造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30%和10%;智能设备走进千家万户,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60%、21%;生产工艺智能化加速,相关专用仪器制造、运输设备及生产用计数仪表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28%、13%。分产品看,服务机器人、3D打印设备等智能化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3%和36%。新能源产品引领绿色经济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等“新三样”产品产量较去年分别增长30%、54%和23%。绿色产业链条加稳筑牢、增质提效,水轮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充电桩等绿色能源相关产品保持高位增长,产业分别增长35%、29%、37%;上游绿色材料供给增加,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生物基化学纤维等绿色材料产品产业分别增长59%、57%、51%。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势亮眼,全年增长10.3%,增速三倍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力稳定新一年经济增长预期。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9%、11.4%,高技术制造业中的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分别为18%、15%和11%;高技术服务业中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速分别达到32%和29%。

新质生产力具有鲜明的“四新”特征,技术新、产品服务新、业态新、要素新,尤其最后这一“新”,囊括了包括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劳动者在内的要素重新配置和组合,更加丰富了新质生产力的外延,将正在进行要素转型更新升级的传统产业也包括进来,进一步突出了以增量促发展的经济“助推器”作用。以交通产业为例,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伴随机械制造技术、信息技术、材料技术迅猛发展,新装备、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大量涌现,以传统的交通装备制造业、交通运输服务业等为主体,以智能交通系统及新能源汽车等新型交通装备制造、交通物流、交通文旅、交通环保治理等为代表的交通+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新增长点频现,已经并将继续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乃至经济运行模式。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交通+产业对经济增长直接贡献约为6.5%,叠加间接贡献近20%,吸纳就业人口占全社会就业人口总数近六分之一。枢纽经济加速升级,推动区域产业竞争力和城市享誉度双提升.绿色交通发展成效显著,低碳交通产业集群加快构建。“数字交通”是万亿级“数字经济”产业的关键突破口,是应用新技术、引入新装备、打造新场景、构建新模式的先行示范领域,据统计,2018年-2022年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约2800亿,复合增长率为9.3%;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建设17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7个车联网先导区、16个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开放测试示范道路超2.2万公里,发放测试示范牌照超5200张,累计道路测试总里程8800万公里,自动驾驶出租车、干线物流、无人配送等多场景示范应用有序推进。交通行业数据资产凭借数量大、数据应用场景丰富、转化模式多元等优势,已经成为最具价值增长潜力的数字经济新赛道之一。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交通+新业态有力弥补了衰退行业的就业岗位缺口,有关数据显示,交通+产业相关的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代驾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约为8400万人。房车旅行、高铁风景游、公路观光游等新业态进一步激发了大量新消费增长点,创造了大量新就业岗位,带动交通+产业由早期的“要致富,先修路”升级为当前实现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引领力。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办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15343号-3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