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专家
-
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5-07-14市域(郊)铁路是构建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的骨干方式。基于上海、重庆、成都和杭州等涵盖东西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水平的4个城市调研,发现各地在推进多网融合、研发技术标准、优化运输服务、加强站城融合等方面已形成一批典型经验做法,但在功能定位、审批机制、统筹衔接、协调机制、投融资模式等方面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建议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严格把好新建项目客流效益和工程造价两道关,完善审批监管、健全协调机制、加强交流学习。
-
高国力:进一步发挥城市更新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拉动效应
2025-07-11202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提出目标任务—到2030年,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取得重要进展,城市更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初见成效,安全发展基础更加牢固,服务效能不断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经济业态更加丰富,文化遗产有效保护,风貌特色更加彰显,城市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围绕《意见》的出台背景、提出的任务要求、释放的市场机遇等议题,《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专访了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高国力。
-
高国力、潘昭宇:我国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进展、问题和重点任务
2025-05-22面向“十五五”时期,提出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要及时开展都市圈规划评估、适时组织规划修编,着力提效交通通勤圈、打造产业协作圈、构建品质生活圈、建设统一市场圈等。
-
统筹新型城镇化、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工业化协同互动
2025-03-14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格局。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城镇化质量水平,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
高国力、潘昭宇、欧心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起势见效
2025-01-205年来,央地协同、川渝携手,成渝地区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聚焦“两中心两高地”战略定位,“1+N”规划体系基本建立、多层级协作机制逐步健全、基础设施网络日益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国际消费目的地亮点纷呈、区域发展能级不断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起势见效,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特征进一步彰显。
-
高国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深度协同
2024-09-20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深度协同,既是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立足基本国情、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应聚焦“进程同步、动能互促、供需平衡、要素适配、空间耦合”,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深度协同的倍数效应,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持续动力和坚强保障。

高国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二级研究员、经济学博士、中国社科院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日本国立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修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连氏高级访问学者。
曾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管理部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中组部和团中央第四批“博士服务团”挂职江西省九江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基金课题、国家部委重大课题多项,其中《地区经济的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其分类政策研究》《“十四五”时期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调整优化研究》等课题获国家发展改革委优秀科研成果二、三等奖。出版《论中国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的优化方略》(点击见详情)《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论》等多部学术著作,国内外学术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