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心动态

城市中心第十一期“名家大讲堂”开讲 仇保兴论述“韧性城市”设计原则

来源:城市中国网 发布时间:2023-02-21 点击次数:1884

2月17日下午,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城市中心”)举办第十一期“名家大讲堂”活动,邀请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同志,以“未来城市与韧性设计原则——基于复杂适应理论视角”为题进行主题讲座。

 
       讲座中,仇保兴结合国内外大量鲜活案例,详细介绍了韧性城市的必要性、设计方法及推进步骤。他指出,极端气候、现代城市的高机动性、新技术的快速涌现、全球化、互联网时代“万物互联”的科技风险以及烈性传染疾病等事件已经成为威胁城市安全的“黑天鹅”式风险的主要来源。现代城市是一个动态的复杂巨系统,传统的方法已不能有效破解这些不确定因素,因此需要通过提升城市的韧性,使城市能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
       由于城市发展中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仇保兴表示,韧性城市应采用复杂适应系统(CAS)作为设计方法及原则。基于这一理论,其规划过程中需要包含主体性、多样性、自治性、冗余、慢变量管理、标识六大要素,最终建成在社会、经济、技术系统和基础设施受到冲击和压力时,仍能维持基本功能、结构、系统和特征的城市,且在面临各类“不确定性”事件具有韧性,能够迅速恢复功能。
       在迈向韧性城市的实施步骤方面,仇保兴提出十条建议:第一,转变传统工业文明思路下的城市建设理念。第二,基于CAS理论组建新的研究机构,跳出过去的局限性。第三,分析城市生命线工程脆弱点及治理成本,将其列入五年规划中。第四,编制城市生命线工程的分组团化改造方案。第五,在上述每个组团中补充建设“微循环”系统。第六,利用信息技术协同各个组团和各类“微循环”设施。第七,结合老旧小区改造,补足社区单元短板。第八,新建和改造公共建筑均考虑“平疫结合”“平灾结合”。第九,在超大城市布局建设具“反磁力”的“微中心”。第十,深化网格式管理智慧城市建设。
       讲座最后,仇保兴提醒,韧性城市是对原有工业文明时代城市规划建设模式的创新,是政府观念革命,是“刀刃向内式“的改革,其建设过程必须与分布式新能源、海绵城市、水处理等协同迈进,建议我国长期城市规划采用”宜居、韧性、智能”三位一体式战略。与此同时,要注意韧性城市设计建设只能渐进式、迭代式改良,不是“交钥匙”工程,而绿色、分布式基础设施是对原有“灰色”基础设施的“韧性”补充,不能立即“取而代之”。城市的决策者、城乡规划师和市政工程师等都应基于上述原则创新理念、方法与规范标准。
       讲座结束后,仇保兴回答了城市中心研究人员的提问,与大家进行了热烈交流。

     

城市中心主任高国力主持活动并做总结发言,指出本次讲座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国际视角与国内认知、概念界定与方法构建三方面进行了充分结合,展现出规范严谨的学理论证分析,同时紧紧扣住我国韧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场景,用鲜活直观的案例介绍了大量理论流派、相关前沿、各级地方政府的建设经验和误区。建议城市中心业务人员在重点及基础课题研究中进一步学习关注国内外关于城市的前沿理论方法。
        刘强副主任、赵坤副主任和城市中心相关干部职工参加了本次活动。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办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15343号-3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