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观点

专家视角2024年城镇化四大亮点

来源:城市中国网 发布时间:2024-03-19 点击次数:360

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需求潜力所在,对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都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表示,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带动约1万亿规模新增投资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全国人大代表、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城镇经济与发展研究院院长赵子铱表示,新型城镇化内涵最核心的要义在于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结果是“人的城镇化”,而不仅仅是“人口城镇化”。依照规划引领、城乡统筹、布局合理、大小兼顾、功能完善、基建保障、节约资源的思路,政府引导推动市场在城镇化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硬件差距,通过产业发展公平人口发展机会,通过公共资源提质补齐乡村短板,引导适度人口集聚提升效率,走一条以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城乡一体为特征的城镇化道路。

新型城镇化也是“以县为载体”的城镇化。全国人大代表、黄冈市委书记李军杰表示,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针对性出台就业、创业、社保、医疗、住房等支持政策,让新市民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系统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同时按照绿色低碳标准实施城市更新,提升县城功能品质,吸引更多的农民和外地返乡人员到县城安家。与此同时,在县城之外的广大县域地区,着力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将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有意愿有条件进城落户。

新型城镇化重在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成为重要举措。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认为,随着现代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城市对生活服务业、公共服务业的需求也在提升,从业者的教育水平并不一定很高,但他们不可缺少,在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当下,必须重视高、低技能劳动者间的技能互补;同时,要完善积分落户标准,使还没有落户的外来劳动者,能均等享受公共服务,越是发达的城市,对于服务业劳动者的需求越高,这些劳动者也为城市作了贡献,那么就应该让他们能均等享受到公共服务。

二、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促进区域内融合发展

我国是国土与人口大国,地区间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发展水平差别大,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由来已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要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作协主席冉冉表示,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形成西部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的重大举措。目前双城经济圈在文化投入和历史文化资源转化利用方面尚有诸多不足,需要围绕共铸巴蜀文化这一核心理念,着力挖掘底蕴深厚的特色文化,培育既具“国际范儿”又有“巴蜀味”的文化品牌。

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燕琴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仍面临三省市经济发展差距过大、协同创新与产业合作不足,以及人民福祉提升等方面的问题与挑战。她建议,巩固“轨道上的京津冀”成果,加速区域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促进产业合作与交流协同,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持续抓好北方防沙带等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建设,加强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效率,协调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支撑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发展。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表示,目前大湾区正加速打造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产业群、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要全方位对标世界顶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推动经济领域的高速发展,在城市群的文旅方面也要具有国际吸引力,成为高质量发展典范。

三、建强都市圈,强化省际合作

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是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都市圈是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注重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高水平建设济南都市圈。全国政协委员、济南市政协主席雷杰提出,进一步推进济南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更好助力强省建设。作为北方第五个、黄河流域第三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济南都市圈具有区位优势明显、产业体系完备、发展潜力巨大等优势。推进济南都市圈建设,有利于济南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引领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有利于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更好助力强省建设。

支持南京都市圈探索要素跨区域配置。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佘才高表示,作为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建设的首个跨省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已初步形成了良好发展态势。但需要指出的是,南京都市圈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产业、数据、项目等“三个协同不够”的瓶颈。比如都市圈各城市自然禀赋相似,产业发展重点高度重叠、缺乏精细分工,人才、技术等要素集约度不够导致综合成本上升等。他提出了关于支持南京都市圈探索要素跨区域配置的建议,建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对存量企业、科技创新型初创企业,以及先进制造业总部企业跨区域基地建设等产业项目,探索建立跨区域互利共赢的税收共享、指标分算等利益分享机制。

四、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打造年轻人的希望之城

青年发展型城市,是指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积极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更好满足青年多样化、多层次发展需求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优化,青年创新创造活力与城市创新创造活力相互激荡、青年高质量发展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的城市发展方式。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正在成为城市吸引青年人才、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的新方式。

聚焦创新、人才、就业三大关键。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龙婉丽介绍,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区的第一步是打造青年“安业之城”,静安区以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为青年提供机会,并建立了系统的人才培育服务体系。打造“安居之城”也是绕不开的话题,他们依托“两张网”建设,打造“数治化”安全环境。另外,打造“安心之城”,不遗余力地积极构建全龄友好社会,让青年没有后顾之忧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补齐短板,更贴合青年需求。全国政协委员、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部长岳伟注意到,城市更新改造需更多倾听青年声音、体现青年元素。城市规划建设需更紧密结合青年迫切需求,住房、教育等重点领域的供给数量质量不够,城市的青年功能仍存短板。另外,城市品质提升需更加契合青年发展特点,城市生活、文化、消费等场景的“适青化”打造仍需加强。未来城市走集约化、内涵式的高质量发展道路,青年是重要推动力量,丰富的城市青年场景不可或缺。着力打造青年发展型社区是城市发展的新航向。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办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15343号-3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690号